此外,选择全寿命周期环境负荷低的产品。必须保证在其原材料开采、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中都不能对环境造成过大影响,应当消耗较少的资源和能源,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废弃产品易处理并可再生利用。
未来,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将是性能好、高耐久性的材料。
在蒋荃看来,“传统建材行业在需求高峰期之后必然会呈现下降趋势,建材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围绕绿色建筑的巨大需求,加快促进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新的方向。”
蒋荃表示,大力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2013年建材工业发展目标中已经并肩而行,绿色建材产品目录的编制工作,将有力地促进新材料产业从实验室进入市场应用推广和对接。新兴的绿色环保建材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节能玻璃、节水器具、轻质陶瓷、高性能无机保温材料、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等,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不过,蒋荃也指出,新材料不能过分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在产品基本性能、安全和全寿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性等方面要有综合考量。
目前,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推广比较慢、产业做不大,陈璐认为,主要问题是材料研发与应用领域相脱节,用户的接受有个过程。她建议,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要在加强应用研发的基础上扩大应用领域,在应用中解决装备和材料的问题。此外,引入公正权威的第三方,加大对新型材料的功能评判,政府相关部门采信第三方评价结果,给率先应用国产新材料的用户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可以说,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材料命运。
陈璐强调,新材料是中间品,新材料产业必须上中下游联动起来才能得到发展。CTC将邀请行业绿色建材及绿色建筑专家共同研究探讨评价体系。
新兴材料不断涌现加大评价难度
蒋荃告诉记者,建筑业与建材业同属一个大的产业链,相互依存,关系密切。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绿色建筑评价与绿色建材的评价各自为阵,严重脱节。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绿色建筑评价和绿色建材的评价紧密相关。如英国的BREEAM体系,就规定了选用建筑材料时应从通过BREEAM认证的材料库中进行选择,所选材料的评级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评级。换句话说,高等级的绿色建筑须选用高等级的绿色建材,二者的评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过,蒋荃也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材料领域的不断拓展,近年来,我国建筑材料种类特别是新兴建材种类迅猛增多。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化学建材、墙体材料、新型水泥等层出不穷,这给建筑物的多样性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同时,也给绿色建材的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绿色建材评价体系的制定难以完全覆盖。
因此,绿色建材的认定办法将会是一个绿色建材的通用评价标准和系列细则,建材的认证标准则具体到产品的各项指标。
蒋荃坦言,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容易,因为缺乏很多基础性数据,而且行业多、工艺复杂。不过,值得庆幸的是,CTC从“十五”以来在绿色建筑选材与绿色建材评价领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评价技术和认定体系研究及绿色建筑选材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国内首部《绿色建筑选用产品技术指南》,对8大系统300余类1000余种产品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认证办法的研究。这将对绿色建材评价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采访的最后,蒋荃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按照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如果这1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全用上绿色建材,将节约水泥2000万吨、钢筋600万吨,建筑节能2.2万亿千瓦。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和新材料技术的改造升级,未来新材料将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绿色建材的春天已经到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已在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期盼它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