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胶合板产量3561.5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0.52%。仅胶合板一项消费的原木就达到8904万立方米,已大于我国2007年原木产量6492.05万立方米的37.15%。 所以,国内的原木资源不可能大量供应广东,因此广东的原木供应渠道除了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外,主要还得靠进口。以2007年为例,广东省直接进口的林产品折原木材积达到3888.86万立方米,比上年年增长14.99%。进口金额达到3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82%。 上述数字还不包括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间接进口的大量俄罗斯木材,预计从俄罗斯间接进口的木材将超出1000万立方米。 (2)主要木材进口国家应由东南亚国家转向俄罗斯 过去广东的木材进口国主要是东南亚国家,随着这些国家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加上许多国家已禁止原木出口,因此,广东直接进口原木的数量也逐年减少,到2007年,进口量已由原来的约占全国的20%降至只占全国原木进口量的4.15%,仅是内蒙古自治区进口量的11.69%、黑龙江省的17.14%、江苏省的19.75%,仅比上海市多进口24.1万立方米。因此,广东省使用的大量俄罗斯木材,是间接从内蒙古和黑龙江的木材经销商购买,然后以每立方米400元以上的运费艰难地从黑龙江省的绥芬河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及二连浩特市通过铁路运输到广东省,有的甚至是从江苏省的张家港、太仓港等从木材经销商手中购买,然后用每立方米200元的运费海运回广东。如果广东省能通过合作方式直接从俄罗斯的海参威和东方港直接海运到广东,每立方米的运输费用只需30至34美元(平均按33美元结算为每立方米折人民币为256.74元),每立方米可节约143.26元,不仅解决木材资源的短缺,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也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 (3)走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 过去一段时间里,广东木材加工业在国家森林资源不断不下降的情况下,靠利用废旧林产品创造出超千亿元的产值,走出了木材循环使用的物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解决木材资源不足最根本的办法。 广东的木材加工业消费的6364万立方米木材中,造纸、板式家具、中纤板和刨花板、强化木地板等大部分是废旧林产品,例如广东目前总用浆量1000万吨,其中木浆约212.94万吨,仅占造纸用浆量的21.29%,废纸浆约787.06万吨(共用废纸2675万吨,其中进口废纸848万吨),占造纸用浆量的78.71%,折原木材积3541.77万立方米;家具使用的人造板960万立方米中,许多是用边角料、枝桠材生产的中纤板和刨花板,如按60%计算,折576万立方米,约占家具用材2080万立方米的27.69%,加上用于出口、包装、装修等的中纤板和刨花板所用的废旧林产品约247万立方米。广东用于造纸、家具和人造板生产消费的废旧林产品,折原木材积约4364。77万立方米,约占工业木材消费量的68.58%。广东省工业木材消费量实际使用原木和锯材只有约1999.23万立方米约占工业消费的31.42%。其中,木制家具约640万立方米、纸浆约552.29万立方米、人造板约590万立方米、实木地板、木线和其它木制品等约216.94万立方米等。广东木材加工的2000多亿元产值中,大多数是用枝桠材和废纸等创造的,是属物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典型企业。广东在大量使用废旧林产品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广东已成为世界废旧林产品的处理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东今后如何更好地将这种路走下去,首先是政府要把废旧林产品的回收利用提到议事日程。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在鼓励废旧林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同时,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也要将如何废旧林产品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攻关,使企业在生产时如何利用废旧林产品,节约原材料和如何将生产过程中对大气和水的污染隆到最低程度,使广东在大量使用废旧林产品的回收利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更优美,使木材加工业继续 沿着木材循环使用的物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健康道路走下去。 后记 有一位老总对地板行业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金融海啸来了,只有两条路,要么淹死,要么把地板变成冲浪板。 可是,如何把地板变成冲浪板,这是需要技巧也需要实力。当然,我们需要信心,而信心不是空洞的、泛泛而谈的,有数据、有因素作为支撑。除了信心以外,我们还应该做点什么呢?在经济波动的时候、在低谷的时候能生存,在高峰的时候就能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此时加强整合、研发、培训、管理-- 向市场空白区域调整,等待"春天"时厚积薄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