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旧林产品创造产值,走木材循环使用的物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道路,是解决木材资源不足最根本的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较快,已经由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弱省,一跃成为超全国经济总量1/8的经济大省,GDP已由1978年的185.85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30673.71亿元人民币,29年中增长了164.05倍,工业总产值亦由1978年的206.56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55252.86亿元,29年中增长了266.49倍,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木材消耗量也不断增加。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木材消耗量不断提高已成了一个规律,广东如何应对今后木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不仅是省林业主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政府和其他>其他>其他一些相关部门,应该研究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广东才能既发展了经济,又发展了生态事业。 广东木材消耗量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 广东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木材消耗量已由1978年的228.13万立方米,其中工业消费151.43万立方米,建筑消费76.7万立方米。 发展到2007年广东木材消耗量达6723.5万立方米,建筑和装修用木材消费约359.5万立方米。29年间,广东的木材消耗量.03量倍;建筑装修业木材消耗量增长了3.69倍。 木材加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不可轻视的力量 (1)木材加工业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广东省的林业产业较发达,木材加工业的实际总产值已达到2500亿元以上。仅木制家具业、规模以上的森工造纸业、人造板业、木制品业产值已达到2222.45亿元,其中,木制家具总产值已超出1000亿元,规模以上森工造纸产值998.6亿元,规模以上人造板业产值149.97亿元,规模以上人造板业产值73.88亿元。如果加上木地板业、木材加工及木片、原木生产如其他的一些非视规模以上的企业和未列名的木材加工业等的产值,广东目前的木材加工业的实际总产值是非常可观的。 广东的林业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木材加工业已具备很强的实力,已初步形成以家具、造纸、人造板、木质地板和木制品等多个以木材为原料的木材加工体系,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万人。2007年完成家具出口99.70亿美元,同比增长29.70%,其它林产品出口共373856.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10%,其中,实木家具293802.28万美元、木制品3.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0%。胶合板18599.6万美元、中纤板7970.24万美元等。 (2)广东木材加工业发展迅速需大量木材 在家具业发展的带动罡,以人造板业为代表的各种木材加工业发展迅速。至2008年,广东省的人造板年设计能力达到855.65立方米,其中,中纤板年设计能力448.85万立方米、刨花板的年设计能力269.51万立方米。另外,随着广东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动了纸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广东省造纸工业和纸制品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近向年来发展更快,广东的造纸工业和纸制品制造业生产已是全国举足轻重的大省,纸及纸板生产能力已超1000万吨,造纸业已列入广东省经济发展的9大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规模以上的企业产量已达980万吨,纸业发展非常迅速。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有木材加工企业2万多个,其中,家具生产企业6000多个、胶合板企业200多个、中纤板企业65个,共77条生产线、刨花板企业66个,共77条生产线、装饰单板贴面胶合板企业400个多等。2007年全省工业木材消费约6364万立方米,其中,造纸消费木材约4500万立方米、人造板消费木材约1156万立方米、家具按40%为实木计算,消费木材约640万立方米、木线用木材约6万立方米、实木地板62万立方米。 主要原料来源靠进口和回收利用 (1)今后广东大量原木资源主要靠进口广东省随着木材加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多,现在全省的木材消费量折成原木材积已达6000多万立方米,并且还会逐年增加。广东是我国南方的集体林区的重点木材生产省。2007年木材产量达到454.3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88%。为解放以来我省最高的木材年产量。尽管如此,我省生产的木材市场供应量仅是需求量的6.84%,加自然灾害对粤北林区树木破坏后,对今后木材产量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大量的木材靠进口和国内其他省区供应。 在国内,近年来木材产量虽有所增加,2007年全国木材产量已达到6976.6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52%,已是近几年来我国木材的最高产量。各省市的木材加工业发展很快,对木材的需求量已远大于木材产量的增幅,如2007年我国人造板产量达到8838.5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98%。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