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十大规划尚待国务院正式公布,面对各种猜测,1月5日,全程参与并且主要撰写该钢铁业规划主要内容的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告诉本报记者,该规划将与整个国家的调整步调相契合,一方面顾及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这一长期方向,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行业形势兼顾各方,着眼三年时间,"主要解决当期问题,稳定和创造国内的市场,为政府建言,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淘汰标准再度提高 "淘汰落后的标准会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李新创很坚决,这一点是此番规划较之于产业政策更严苛的地方。 按照此前产业政策要求,国家发改委曾于2006年6月联合七部委发文要求调整钢铁工业结构,提出在2007年前重点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的落后能力;2010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等其他>其他>其他落后装备能力的目标。 "对于高炉准入的技术标准还是1000立方米以上,但是300立方米以下的淘汰标准将上升到400立方米以下,转炉和电炉的标准则由20吨提高到30吨,增加淘汰能力。"李新创透露称。如严格执行,全国将会有超过1亿吨的落后产能遭到淘汰。 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几年早已凝成中国钢铁挥之不去的伤疤。常揭常新,也常写常新。有业内专家对记者如此解读这一标准的提升:"一般钢厂所设高炉,300立方米后就是450立方米,之所以提升到400立方米这一颇为尴尬的淘汰线,是因为450立方米的未到全部淘汰之时,而早前产业政策出台后,各地又多少都存在虚报现象,把200立方米报升至300立方米的钢厂为数颇多。" 在"大炼钢铁"的行业景气时期,有形之手的调控在"下有对策"面前总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这一轮寒冬袭来之际,或许能从中觅到国家对于钢铁行业理顺产能的寄望。 退出机制成亮点 李新创对于广东省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另一项措施颇为赞许,即广东省财政厅、发改委和经贸委共同制定的《广东省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省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进行补助。 "此次钢铁业振兴规划中,比淘汰目标更成重点的是退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新建必须与淘汰相结合,对于退出的市场参与者,应该形成补贴标准。"李新创表示,这是规划院作为唯一长期从事钢铁规划研究的机构自去年9月行业形势日益严峻以来一直在积极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 "企业发展水平不一、地方以人为本的民生问题,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虽然规划作出的是方向性的东西,不可能太细,但这是以往从未明确提到的事情。"他说。 退出机制"能成最大亮点:"这说明我们现在真正按照政策的导向,以市场手段为重要方式、同时结合行政手段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考虑到了钢铁也是个密集型的行业。 "他认为,众多中小钢企,在进入市场时本身就投入了不少成本,而从生产产品来说市场亦有需求。如果欲调整布局优化,这些企业选择乐于退出,那么对投资成本和机会成本两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补偿机制。 显然,颇得改革开放之先气的广东省,这一次又走在了前头。 2008年9月3日,梅州、河源、阳江、茂名、清远、云浮6城市代表,从广东省副省长黄龙云手中领取了财政补助资金。为补助首批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广东省开出一张2500万元的支票。此举既借机引入激励机制、助推尽早实现淘汰省内1000万吨落后产能,又充分考虑到为经济发展做出基础性重大贡献的钢铁企业命运和从业人员安置等问题。 按照省财政厅有关补助措施,实行"早退多补、迟退少补"原则:早退出的落后钢铁企业将得到更多补助,迟退出企业则少得补助,因而梅州市因关停和淘汰速度快、数量多而在此次财政补助中受惠最多,达1539万元。广东省政府亦在酝酿向符合规定的企业发放第二批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补助资金。资金标准将逐年降低,金额则参照中央补助中西部地区标准,鼓励落后钢铁生产企业尽早退出。 钢铁行业与国家经济运势紧密相连,所有的政策与创新都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基调铺开。在李新创看来,广东的做法无疑是一个值得全国借鉴和参考的案例。 又将迎来新一轮重组 中国钢铁工业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受影响最重的行业之一。 按照李新创的观点,在淘汰落后、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兼并重组是必然的道路。"我个人认为,应以市场为纽带、优质企业为龙头,可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而最终目标不是简单的更大,而是更强。"他说。 过去一年,由于钢市如过山车般动荡,加之大环境趋劣,使得几项重大重组项目亦处于"脚不着地"的飘摇之中。已有项目如何延续,已结合而成的几大钢铁集团如何实现进一步的内部整合,都将是持续受到关注的话题。 而在面对未来可能的联合重组方式时,各方观点的争论更是没有停歇,尤其是如何突破所有制障碍更是焦点。 去年月日12月19日,唐山市39家民营钢铁企业重组成立了唐山渤海钢铁集团和唐山长城钢铁集团两大集团。前者以国丰钢铁为首、牵手丰南区12家企业而成,产能1500万吨;后者由九江钢铁领衔迁安市27家钢企成立,产能1300万吨。 相比记忆中遥远的"三丰合一",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的重组。中国钢铁资源服务网信息总监杨冰认为:"市场不好的时候,民企抱团过冬,有利于在采购环节大家统一定价,于物流配送也是好事,但是涉及销售和市场占有,就需要各家理顺竞争的问题。" 沙钢集团副董事长贾祥荣也对记者表示:"联合重组总体而言一定是好事,但要根据分布特点等客观经济区域条件而动。至于哪种模式最好,还需要实践的摸索和效果的检验。"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