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笔者接待一位到访的外国同行。访问结束,问及对我国涂料工业的总体印象,他不假思索地说,你们中国的涂料厂都是自产树脂。是的,他看得很准确。 这样的体制对吗?当然不对。这不利于专业化,也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更不利于发展。 但是,在小农经济生产思想的支配下,这样的体制当时是天经地义的。 对此缺憾有先知先觉的人们,曾经呼吁过,但毫无办法。例如,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上海涂料公司的同志们有感于自产树脂之弊端,搞了一个新华树脂厂,意图实施涂料树脂的商品化。然而,除该公司自己的涂料厂在行政命令下,不得不半心半意地使用外,应者寥寥。数10年间,一直是惨淡经营。 改革开放之初,笔者被调到北京东方化工厂,参与建设我国第一套丙烯酸及酯类装置以及下游的树脂和涂料装置。当时的想法是要建一个油漆厂,人民日报发布消息就称我们为东方红油漆厂。 暂时下马又恢复建设时,是笔者提了个意见,把油漆车间的建设取消,只生产到树脂为止,实现涂料树脂商品化。所幸的是,这个意见被当时的国家计委领导所接受。不幸的是,笔者的这个建议遭到母厂一些人的激烈反对和诋毁,也遭到整个行业的冷遇。东方的树脂产品不得不先从纺织、造纸等行业打开局面,又在建材行业取得对商品涂料用乳液的突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被整个涂料行业所接受。不是亲历,不知其艰辛! 如今,不仅是建筑涂料用乳液、醇酸、聚酯、三聚氰胺甲醛等,不都已全覆盖地实现了商品化吗! 涂料树脂商品化,上世纪60年代办不到,时势使然;90年代办到,改革开放之力!个人乃或某个小群体的意图和努力,只能是枉然的。 应当认识到,涂料树脂商品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涂料行业的一大成就,成就了涂料行业的现代化! 但是,欢欣愉悦之余,也应当看到一些问题。 其一,涂料厂上万家,作坊遍地。假冒伪劣大流行。不能说这种局面是涂料树脂商品化造成的。大白、刷墙粉的作坊生产的存在是古已有之的;而建材行业早就弄出了107、801之类的劣质涂料,这"技术"养育了不计其数的新型作坊。但是,商品涂料乳液的出现,确实对这些作坊的旺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我们是难辞其咎的。 有了问题,如何化解? 涂料行业中国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上万厂家中的大多数,是这些作坊,属于民企范畴。如今行业的局面是,外企一枝独秀,国企萎靡不振,民企两极分化。民企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脱颖而出,南方尤甚。有与外企争一日之短长之势,这是喜人的。值此金融危机蔓延,经济一时低迷之际,有关方面加大力度,开展工作,把尽可能多的害群之马挤出局,确是大好良机。当然,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其二,涂料技术的发展受制于人。不可否认,涂料树脂技术是涂料技术的核心问题。没有树脂技术,涂料发展是无源之水。这也就是为什么建国之初,我们的涂料从业技术人员都成了树脂专家。形势使然!但是,不能不承认,我们自己开发树脂技术,力量是有限的,成果是粗糙的。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天津灯塔的尹明华同志到深圳合资厂工作,笔者问他的体会,与在内地国企工作有何不同?他说,两句话,吃细粮,享受服务。这是非亲历者不可能有的深切体会。相对于他吃的细粮,我们早前自己开发的技术、产品,只能算是棒子面,粗粮。但是,在开国之初,百废待举,那粗粮也是宝贵的。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