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铝公司并购力拓公司 对央企国际化战略的启示 启示一:应把外汇储备对外战略性资源投资作为重点 "如何化解过高的外汇储备风险,实施央企的国际化战略"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其一是以中投公司为代表去收购美国金融公司的股权,其二是以大型央企为代表在海外进行战略资源投资,如中铝137亿美元收购力拓、中石油(10.35,-0.02,-0.19%,吧)50亿美元收购尼日尔油田,华能3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大士电力等实体经济的矿产与能源资源。这就引发了我国央企国际化必须考虑的"谁出去?到哪去?干什么"三个基本问题。无论是在走出去的主体上,还是在收购的对象上及投资地域的选择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其效果也都截然不同。 从股权投资的主体上看,可分为产业战略投资者与金融投资者两类。像中投这样的公司属于金融投资者,像中铝公司等央企是战略投资者。其特点比较如下表: 相比战略投资,金融投资风险更高,考虑到我国目前人才、技术、制度环境,当前金融投资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方式。因此,应积极推动外汇储备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投资的比重,将外汇储备贷给大型央企,由他们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从投资对象上看,投资金融机构的股权与投资资源类国际跨国公司的股权有显著区别,前者以虚拟经济为主,是高端人才的技术创新,虚拟成分甚重;而后者,是以实实在在的资源作为基础。如果说前者的人力流失将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后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源,它不会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泡沫的破灭,而从地球上消失。投资于资源类资产和具备技术、渠道、市场规模的实业类公司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佳方式。对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央企,国家应该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外汇支持,增强企业的资金实力,鼓励其在国外并购更多的实业公司股权、资源开采权,从而提高国家战略资源储备。购买战略性资源,如石油、矿石等,为中国日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与消费升级提供充足的资源。 启示二:对外战略资源性投资应高度重视定价话语权 近年来,我国对外战略资源性投资上,无论是农产品(14.34,0.66,4.82%,吧)、还是矿产资源类产品,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所以中国在实现大国崛起的时候,既要充当世界经济的领跑者,但同时也树大招风,国际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围绕中国的生产和制造能力,利用其手中的定价权操控市场价格,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垄断定价。所以,我们对外战略性投资应高度重视打破国际矿业巨头对矿业资源的垄断,分享产品的定价话语权。 目前操控市场价格的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如对冲基金在对期货等衍生品价格进行控制;二是像"两拓"和淡水河谷这种矿业巨头公司,利用其垄断地位操控市场价格。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前者应当由金融机构来对付,后者则应该通过培育我国的资源产业型跨国公司来抗衡。 目前看,我国在金融上还无法和国际金融巨头抗衡,但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像中铝公司这样的大型央企通过收购力拓公司的股权,制约与控制海外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定价权,这要比通过金融机构去控制国际金融市场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价格更符合实际和国情。 启示三:要重视股权收购并以单一第一大股东作为收购的战略目标 央企国际化战略对中国参与世界资源的分配和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利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资源型海外扩张上,我国大型央企产业集团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中铝,华能、宝钢、中石油、中海油等已积极地迈出了国门。 中铝公司作为后者的典型案例,并购力拓公司股权并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其战略意义尤为重大。这次并购完全按国际惯例进行操作,中铝公司不但为我国央企国际化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而且中铝公司也通过这一并购成为世界矿业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这既是解决国内矿产资源紧缺的有效应对措施,也是我国央企向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长远看它符合我国经济崛起必然要实施的大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长远需要。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