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惯被称作宏观经济"风向标"的钢铁业来讲,2008年的冬天无疑来得有点儿早,也寒冷彻骨。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及钢铁、汽车等产业振兴规划的通过,春节过后的钢市给予了较为温和的积极回应。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 在建筑业和汽车业等重要耗钢行业需求受到重创之际,钢铁商占据上风。钢铁价格和需求崩跌,自去年3月以来现货铁矿石价格将大跌约60%,包括日本JFE和中国主要炼钢厂在内的钢铁商都表示,希望铁矿石价格至少降至2007、2008年的水准,这同样也意味着澳洲铁矿石价格要下降大约45%。 出口拉动不容乐观 在中国钢铁业的发展架构中,出口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视。然而,目前来看,2009年的世界经济很不乐观。 联合国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不超过1%,明显低于2008年2.5%的增长速度,更大大低于过去4年中3.5%至4%之间的增速。2009年中国出口可能大幅下降,预计全年出口在4000万吨左右。 值得关注的另一则消息是,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28日通过一项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其中有条款规定,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新经济刺激方案的资金支持,所使用的钢铁产品都必须是美国生产的。 此消息一公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抛开贸易摩擦方面的考虑,此条款如果付诸实施,犹如将对我国低迷的钢铁出口市场"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仅次于韩国的中国钢材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2008年我国出口至美国钢材量达到501.63万吨,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8.48%。而2008年美国进口钢材总量为2889万吨,中国钢材进口占其总进口量的17.36%。一旦出口美国受阻,我国钢材在出口市场上将遭受巨大损失。 "钢材出口难度加大意味着更多的钢材转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供求矛盾会明显增大。"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长期研究钢铁行业的专家刘刚如是说。 重构见效尚需时日 2009年1月14日,钢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政策的春风率先光顾了钢铁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成为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由大变强振兴之举的主方向。 细加剖析不难发现,钢铁规划主要有五大方向:一是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是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是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是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 五是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参与规划制定的有关专家明确指出,此次出台的规划是"调整+振兴",并不简单着眼于短期效应。然而,钢铁振兴规划获得通过的消息一宣布,钢市和股市上还是充满"乐观"的声音。对此,一些较为冷静的业内人士认为,规划出台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眼下钢市的严峻不会给"盲目乐观"留有余地,钢价短时的浮沉也不能说明前途得失,业界应充分认识调整、重构的必然与必要这一现实。 有分析认为,高价矿和产成品库存的消化固然需要时日,但比这更难以破解的因素,则是至少连续6年的行业高速发展已使国内大部分钢企形成了固有的产销"惯性"。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急剧变化,这种"惯性"一时难以改变,从而无法应对。而要破解这种"惯性",重建新的市场操作模式,绝非一时之功。 其实,前些年持续增长的中国钢铁业,给2009年市场最鲜明的贡献就是高产能。除了"惯性"递增外,首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邯钢新区等一批大项目的陆续建成,也已形成生产能力。由此估计,2009年全国粗钢生产能力已超过6亿吨的规模。 相形之下,"低需求"的市场格局决定了大部分产能必将搁置。据测算,国内用钢需求相对较为乐观,因为有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等多项政策效应的期待,但国内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收缩带来的不确定性对钢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则更为明显,不仅欧美市场出现了3%至11%的需求下降,日韩市场的需求降幅也在10%左右,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明显放慢,再加上汇率因素,都预示中国钢材出口阻碍明显加大。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