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伊始,大宗商品一扫此前阴霾展开反弹,铜市多空激烈搏杀,沪期铜天量持仓的背后是资金对后市的巨大分歧,笔者强调铜价存在超跌反弹机会,在短期利空出尽和现货供应压力缓解的配合下,沪期铜反弹的第一目标将看向42000一线,第二目标看向44000一线。
1、全球央行“放水”,美元消化涨幅
从宏观来看,2015年全球央行竞相宽松之势蔓延,继欧元区、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印度之后,澳大利亚央行日前宣布降息,正式加入全球货币大战。澳洲央行2月3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2.25%,刷新历史最低利率记录,并暗示未来可能进一步降息。
自欧洲、加拿大到澳大利亚,全球多国央行推出的经济刺激举措打压本币贬值,加上地缘政治的负面影响不断,美元指数被大幅推升。然而,1月公布的美联储纪要显示,联储官员一致同意对加息保持“耐心”,考虑到汇率、通胀前景等因素,预计美联储加息的时点将延后至下半年,而接连突破的美元指数有待消化涨幅,或一定程度上缓和对大宗商品的压制。
国内方面,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央行虽还在避免使用全面宽松举措,以免加剧信贷泡沫,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流动性的补充相对有限。从疲弱经济增长、低迷通胀水平以及中央高层“降低融资成本”的要求来看,国内货币政策适当宽松的压力不小,央行上半年再次降准的可能性较大,对铜等大宗商品构成潜在的利好支持。
2、商品“油飞色舞”,超跌反弹涌现
2015年以来,风险事件接连来袭,令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从 “瑞郎脱钩”、“欧版QE”到“希腊问题”,风险事件的超预期表现往往导致金融市场短时间内反应过度,恐慌情绪下的关联资产价格异常的大幅波动,时常孕育反向的投资机会,而原油和铜可谓近期商品市场中的代表。
有色金属行业是强周期性行业,而近年来却遭遇了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降速的周期性转折,全球消费需求的显著放缓,大幅抑制了对矿产、能源和农产品的需求,而产业链上游原本持续扩张的供应产能却难以迅速掉头,导致铜等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整体局势。
从大周期的角度来看,原油和铜已结束“黄金十年”,近年来价格重心逐部下移,但下行过程不乏反弹乃至反抽行情。然而,国际油价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已“拦腰一斩”,铜价在今年1月也随之演绎“惊天一跳”,但过大和过快的跌幅将引发行业“再平衡”和“反弹调整”机会,原油和铜价日前“过山车”式的暴跌暴涨走势,正验证了笔者1月中下旬强调的“商品短期存在超跌”观点。
从历史上看,商品市场龙头品种出现过大和过快的波动,往往会引发行业供需的“再平衡”和价格走势的“修正行情”。由于国内铜冶炼行业产业集中度较高,近几年来江铜等大型冶炼厂的集中检修限产,很大程度上会缓和现货市场铜供应压力,推动铜现货供需短期改善,而当前在春节假期临近,且铜价还处于历史地位的背景下,铜冶炼企业集中检修或提前。
3、铜市信心料回升,支撑反弹延续
近阶段,国内铜价围绕4万一线 “上蹿下跳”,多空资金增仓放量激烈搏杀,沪期铜持仓刷新历史最高水平,天量持仓的背后是资金对后市的巨大分歧。笔者强调,宏观和供需的大环境仍偏悲观,但短线铜市技术性反弹动能不容小觑,投资者宜谨慎对待。
另外,国储局收铜传闻日前甚嚣尘上,虽难从官方证实收储时点和具体数量,然而从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及较低的铜价来看,国家出于战略需要和少部分经济考量而进行收储的可能性难以排除,从2014年铜价走势来看,国储收铜传闻若配合现货铜的紧俏,将很大程度有利于推动铜价展开阶段性反弹行情。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对传统实体的提振还有待落地,2015年电网投资中主力军在特高压建设上,电网建设过程中实际用铜量或相对有限,而房地产也仍是市场的“心病”,虽然预计铜产业“寒潮”难散,但2015年铜需求增速仍将有所回升,春节后传统旺季的临近,也给予市场一定信心支撑。
综上,2015年国内铜市预计将延续供需“紧平衡”状态,虽然铜价重心还将继续下移,但1月以来铜价的跌幅可能迎来修正行情,短期利空出尽的铜市若配合现货供应压力缓解,反弹的第一目标将看向42000一线,第二目标看向44000一线。
4、关注基差变化,多头保值介入
对于金属套期保值的企业,除了绝对价格受到宏观和供需因素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参与铜市还会更多关注期现相对价差的波动,可以说,套期保值企业若利用好期现价差的一般的变化规律,在买入套期保值时,选择基差走弱阶段介入,将获得更好的整体盈利,而选择基差走强阶段介入则将面临更多风险。
通过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可以发现,有色金属期现价差往往存在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在排除金融危机后的大起大落的异常数据后,从2011-2014的最近四年间,若按季度来分,铜期现价差通常会在一季度出现相对低位,二季度出现相对高位,三四季度则处于强弱调整阶段;若按月份来看,期现价差往往在2-5月份是上升阶段,5-7月份走弱,8-10月份相对持坚挺,11-1月份再次走弱,这种规律其实既有铜市传统淡旺季的因素主导,也有宏观数据、年度重量级事件和长假期推动,具有一定的价差回归的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