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10月18日,全国钢材社会库存指数为150.83点,比上周下降了0.34%,经历了一周的上涨之后,库存再次由上升转为下降。近日来,国内钢价却有跌幅加深的趋势,成品材市场成交量逐步回落,市场阴霾之势加剧。对此,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葛昕在采访中表示,当前钢材社会库存对市场价格的指导意义已经越来越弱。
直供比例增大库存作用减小
葛昕并不是毫无根据地说出这话的,据他所言,当前钢厂直供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钢厂直发也逐渐成为一种销售模式,所以库存所能反应的市场已经越来越片面。
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中,钢厂更多是通过贸易商来拓展自身的销售渠道,但2012年,钢贸商尤其是南方的钢贸商遭受了重创,资金链断裂,钢贸商作为钢厂“蓄水池”的功能越来越弱化,钢厂直供的贸易模式有了明显增加。
其次,由于钢材市场变动太大,现货销售模式所能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少,更多贸易商开始改变传统的现货销售模式,从钢厂直发的方式越来越多。北京冀玉明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代表,总经理于占明告诉记者,当前他们主要选择对工地直供,因此本身库存已经很少,都是根据订单情况直接将货从钢厂发到工地。北京京华盛业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俊蛟则表示,目前他们公司日常只保持着几十吨的库存,囤货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经营方式了,他们的绝大部分业务都是选择从钢厂直发,没有风险。
事实上,钢材从钢厂直接发送到终端用户,中间减少了仓储和物流环节,能大大降低采购商的成本,钢厂与终端用户面对面,也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环节,因此各方都不排斥这样的局面。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直供在各类销售渠道中排列第二,占比35.5%。在2013年上半年的销售中,钢企直供的增幅最大,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5%。葛昕表示,对钢厂来说,直供比例的增加他们乐见其成,因为这将是钢企增收创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将是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
不过,贸易商的作用同样不能被忽视,至少到目前为止,市场上活跃的还是数量庞大的钢贸商,只是钢贸商改变了经营模式而已。事实上,钢厂与钢贸商的合作反而更加紧密化,按需订购以及更为灵活的销售方式成为钢厂与钢贸商合作的主要方式,这样,钢贸商能获取稳定的利润,风险也基本由钢厂承担。
“冬储”等库存方式渐行渐远
10月底,北方大部分城市开始步入初冬,按照传统的经营思路,再过一段时间,钢贸商就该考虑“冬储”的事情,储多少,怎么储都是要仔细考虑的问题。然而,近年的市场行情变化莫测,需求萎靡不振,市场早就不按规律出牌, “冬储”已经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操作风险很大,近两年,选择“冬储”的钢贸商们大多损失惨重。
鉴于这样的原因,现在愿意选择“冬储”的钢贸商越来越少,提及这个话题,他们几乎一致表态,“冬储”已经不可取,所以他们已经不再选择“冬储”了。在钢材还是紧缺资源的时代,谁握有钢材谁就拥有对钢材的可能定价权,钢贸商可以获取充足的利润空间,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愿意手握库存,失去利润他们也自然失去了操作的欲望。
其实,不仅仅是“冬储”已经被大家放弃,传统的“金三银四”、“金九银十”等季节行情也同样失去了操作的意义,“旺季不旺”反而成为近两年的正常行情。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贸易商也就不再选择大量囤货,因为库存的风险远远大于他们可能得到的利润。
当贸易商不约而同的放弃做库存时,库存作为蓄水池的作用就开始逐渐减小,尤其是对市场价格的调节功能慢慢丧失。此外,由于当前钢材产能居高不下,远高于市场需求,因此只要市场价格有所上涨,钢厂就有强烈的产能释放冲动,这种产能的释放很快就会反应到市场价格上,故现在市场价格很难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钢贸商做库存的意义就大大降低,库存对钢材价格的影响也就日渐减少。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钢材库存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越来越不能反应市场的变化情况,葛昕表示,以后可能需要将钢材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结合起来才能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