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这样的场景人们并不陌生:一个个烟囱轰然倒下,一条条生产线黯然退场。如果说产能过剩是经济运行中的痼疾,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则是根除痼疾最有效的良方。但淘汰落后往往纠结“三笔账”:企业要眼前还是要未来?政府重一时政绩还是重长远?职工是包袱还是财富?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淘汰落后如何算账”一组三篇报道,关注一个行业、一个地方和一家企业怎样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消解调整的阵痛。敬请关注。
面对不断下行的市场行情,同在沙河的玻璃企业却有人欢喜有人愁。
当前,玻璃市场现货价格不断下调,很多主流厂商报价已跌破春节期间淡季价格。沙河锦辉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深加工玻璃,主要用于建筑装修等领域,利润率达到了50%以上。而另一家玻璃企业,每平方米的玻璃只能赚取区区5角钱。
锦辉玻璃董事长刘永杰表示,他们迈过了一道坎——转型升级。这曾是一道痛苦的选择题:转型意味着舍弃原来的生产线,虽然利润微薄,但这些设备依然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如果不转型,结果只能是为了微薄的利润与对手血拼。
忍受眼前之痛,才能换取未来之兴。刘永杰最终还是痛下决心进行了转型升级,并取得了良好效益。目前沙河大大小小的玻璃企业也正走在通往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因为他们明白,不转型不升级就不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今天不淘汰落后产能,明天必然被市场淘汰
“舍不得啊!”虽然近在咫尺的锦辉玻璃通过转型,利润率高出自己很多,沙河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玻璃企业负责人还是不敢轻言转型。现在利润率不到0.3%,但聚沙成塔的效果依然能让企业获得回报。
3月27日,这家企业刚刚签下一单“大买卖”,给国内一家著名建筑商供10万重量箱的普通原片玻璃。这家企业负责人说,即使利润率不高,生产原片玻璃每年也能带来几十万元的利润。即使仅仅赚取一点微薄的血汗钱,也不敢轻言转型,因为这条路上并非全是成功的案例,前途充满着未知和变数。
泛着金光的红利让人难以割舍,也酿出了不思进取的恶果。沙河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张生运介绍,产业集群深陷结构不合理的泥淖:原片玻璃产量仍占总产量七成之多,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大量存在,企业竞争力不强。
然而企业不转型,就避免不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沙河市发改局副局长李梅海用产品周期理论加以阐释——产品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当前多个种类的玻璃呈现出成熟期的典型特征——市场饱和、竞争加剧、利润摊薄。随着技术进步,会有更多产品进入“引入期”并成长起来,而目前很多品种到达“衰退期”,利润率可能降至更低直至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