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经营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管理、科技投入,实现企业高品质、高质量的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施工集约化经营的重点在于对项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即人力资源集中管理、财务资金集中管理、物资采购集中管理、劳务分包集中管理。此外,还应包括客户关系、知识等资源和要素的集中管理。
项目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是企业集约化经营的基础。企业集约化经营下的项目管理应抓住“1234n”几个关键点,即一个目的——以项目相关方满意为目的;两层管理——实现企业和项目部两层管理;三个职能——实现技术管理、商务管理、施工生产管理职能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四个关键——抓住项目进度、成本、合同、资金四个关键;N个范围——对物资、设备、分包、合同、资金、进度、质量、安全和竣工等范围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发展
施工企业集约化经营、项目精益化管理都要求企业理顺管理流程,形成管理标准化,使企业具备项目管理快速复制的能力,然后以项目管理信息化为手段,将企业的项目标准化管理快速复制推送到各个项目,最终实现企业对项目管理的精益化管控要求。
政府的资质信息化要求推动了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了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速度,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企业管理没有实现标准化、制度与实操不匹配导致信息化没有落地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也在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将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但同时仍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如何发展感到困惑。
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将IT架构与业务架构相匹配,做好企业的管理框架设计,在管理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地增加管理工具的应用,通过多个管理工具的应用,达到业务线管理信息化,并以业务线带动全面的业务提升,最终达到整个企业全面信息化的目标。我们推荐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方式发展施工企业信息化道路。例如,通过劳务实名制支撑劳务业务线的管理,以材料验收管理、库房管理带动材料业务线的管理,通过劳务管理、材料管理两大业务线的信息化带动其他业务管理的提升,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落地。
下面,我以劳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谈一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落地。
一、劳务管理信息化背景
2014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针对建筑劳务用工管理的改革,试点主要内容为通过完善建筑劳务用工管理政策,落实施工总承包企业责任,健全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制度,完善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实名制信息互通共享,为加强全国建筑劳务用工管理提供借鉴。2014年7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筑劳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倡导多元化建筑用工方式,推行实名制管理;落实企业责任,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与工程质量安全;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劳务用工管理;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二、劳务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施工企业最核心的业务是施工项目管理,而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劳务人员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成本。当前,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劳动人员流动大,给施工现场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严重压缩;三是劳务费用结算纠纷多、难解决,影响项目目标;四是施工企业受劳务纠纷困扰,由于过程记录和可靠的证据不足或者监管不足,一些恶意讨薪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五是劳务分包资源集中,可选择范围较小。劳务人员老龄化严重,从而出现了分包队伍中有大量不熟练工人进场施工的情况,给生产质量和安全带来了隐患。
1.系统建设目标。在劳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要求、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以及项目的履约保障需求,并将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以保障项目管理目标实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
2.建立劳务管理信息系统。劳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劳务工人信息采集、信息共享、劳务工人系统考勤、安全培训教育落地和工资发放过程监督,目的在于降低施工企业发生劳务纠纷的风险,并且在管理过程中落实企业标准化管理建设,提升企业劳务队伍、分包成本的管理能力。
3.实现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系统融合。劳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是手段,但不是目标,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施工企业需要规划长期的发展目标并制定支持目标的策略和配套的管理制度,并与管理系统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一步步走上辉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