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
水泥行业:单位熟料产品标煤耗降低5.8%,单位产品煤耗平均值在105千克标准煤/吨熟料以下;二氧化硫排放降低16%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降低6%以上,烟气粉尘排放降低6.6%以上,年利用工业废渣达到30%以上,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比例达到80%以上,有三分之一的水泥企业和三分之一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节能减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平板玻璃行业:要增加优质浮法玻璃比例和玻璃深加工率,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广low-E节能玻璃在新增建筑工程的使用率达70%以上,改造建筑工程使用率50%以上,实现脱硫脱硝装置的企业和生产线均占到10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以上,各项污染物排放降低30%以上,20%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届时节能减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要提升现有先进生产线的工艺与技术装备,推广节能型窑炉,提升标准,推广脱硝脱硫的装置利用率达5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15%以上,烟气粉尘排放总量减少2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10%以上。有15%以上的企业和生产线届时节能减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总之,水、玻、陶三大产业到“十三五”末规模以上企业节能减排都达标,部分先进骨干企业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紧紧抓住影响与左右节能减排全面达标的关键问题,致力突破并取得实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对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材行业必须牢固树立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意识,积极主动地推进与实施节能减排。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为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停留在纸上,喊在嘴上,要认清楚全面推进达标的重点和突破点在哪里,从而抓住不放,抓出实效。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增加高附加值、高性价比产品。实践证明,技术创新提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改变建材行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攻克节能减排结症的根本所在。传统建材产业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增加深加工和附加值不仅能直接降低能耗排放,而且可大幅度降低单位能耗和总量排放。同时要将加快发展建材新兴产业、绿色建材作为推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工作着力点和重要抓手。通过加快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建材新兴产业、绿色建材的发展,代替能耗、排放不达标的建材产品,不仅其功能性能得到提升、自身产品能耗低、排放少,而且更能降低整个行业的能耗和排放量。因此,抓节能减排和抓结构调整目标是一致的,必须抓住不放。
二是全面创新提升技术,全面推进行业节能减排达标。继续抓好两个“二代”技术装备研发,不仅要达到预定目标,而且要在其他所有的产业予以效仿、推广。各个产业都必须制定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在新一轮创新目标中,将能耗和排放定在降低20%以上,用技术提升和工艺、装备提升带动全行业节能减排的全面达标。
三是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组织瓶颈问题的专项政策研究,并敢于突破。各级各类行业协会要加强调研分析,针对制约节能减排推进的瓶颈问题,超前思考谋划,前瞻性地开展专题政策研究。着重从财政资金扶持、金融融资政策倾斜、税收优惠政策争取和专项政策的提出等方面,提出有依据、有理由,符合社会利益和行业、企业利益的政策报告,并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如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扶持政策、节能LOW-E玻璃的建筑应用政策等方面,要列出专题,持之以恒地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为止。同时根据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要不断地根据各产业的发展需要,适时提出各种政策研究的课题,及时与政府部门交流沟通,反映切合行业节能减排实际政策建议,通过指定部门、专人跟踪落实,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各种有利于行业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以政策牵引推动行业节能减排达标。
四是树立典型,发挥标杆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提升评选百家示范企业的标准和完善评比的规则,深入开展百家示范企业的评选表彰活动,以典型领路,引导企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抓住典型,表彰与推广先进标杆企业的经验,营造行业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的条件标准和评定方式,以公开、公正和行业共同参与为前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运行规则,通过标准,引导、培养、树立一批典型。每年评出和树立一批“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弘扬典型,表彰先进,借助行业主流媒体和网站,开展广泛宣传,提升先进标杆企业的影响力和品牌。通过榜样的引领作用,促使全行业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是实施好六大专项行动,推进建材节能减排达标取得新突破。
实施两个“二代”研发示范工程。通过开展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和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工作,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实现我国水泥和平板玻璃工业现代化、智能化和技术信息一体化,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设3-5条二代示范生产线,“十三五”期间,60%左右的水泥、平板玻璃生产线“十三五”末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程。以能耗标准、环保达标标准,质量标准为依据,以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为先行,制定与出台实施新一轮的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与目录,促进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建材各产业要在目前先进、一般、落后三类划分的基础上,以淘汰第三类工艺装备为主要目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实现“十三五”期间淘汰不达标的落后水泥产能5亿吨、落后平板玻璃产能2亿重量箱、淘汰15%的落后建筑卫生陶瓷产能。
实施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专项行动。从政策争取、技术创新提升和交流合作、标准规范、工程示范、市场推广、公共关系等方面全程进行专业化的攻关和服务,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程的推广,促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的优惠政策得以落地,建立起技术推广体系和应用机制体系。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占总量的比例达到15-20%。
实施LOW-E玻璃推广应用专项行动。组织行业和联盟企业共同研究解决生产、应用中的有关技术、装备和进入建筑应用的设计和工程规范等问题,推动节能绿色LOW-E玻璃的建筑应用从设计规程上得以落地、创新技术应用体系与创新设计使用机制得到贯通、生产与使用融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LOW-E节能玻璃、真空玻璃等节能产品的普及应用。
实施绿色建材发展专项行动。对接《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结合《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突出重点,创新驱动,提升绿色建材的质量内涵与功能,打通应用的通道,营造良好的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环境。
要以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构建绿色建材产业体系。通过建立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体系,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制修订绿色建材标准,拓宽和增加绿色建材应用范围;引导市场消费,推动绿色建材下乡,扩大需求;推进绿色建材示范小区和产业园配套供应,增设一批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建立为绿色建材发展服务的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测与认证平台;探索由企业自发筹建各产业发展基金,助推有益绿色发展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完善建材行业生产与建筑应用相关单位之间的联手机制,加强与建筑设计、工程建设的上下游联接与互动,推动建材绿色发展。
“十三五”期间绿色建材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30%左右,新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占到35%以上,试点示范工程绿色应用比例达70%以上,既有建筑改造的应用比例达到80%,实现建材生产和建筑应用的能耗、排放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实施节能减排服务产业链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工程与项目建设以及认证、评估、咨询本身是一个服务产业链。要充分利用国家约束性指标和政策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将目前单打独斗的、资源分散的、服务分割的节能减排资源有机地组合起来,建立具有建材特色的、服务于企业的节能减排服务系统,形成从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运营管理一条龙的产业化的专业机构和队伍,提供由用户选择的单项或多项服务,全面满足和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全面达标的需求和进程。
建材各产业都必须将节能减排达标的攻坚内容列入各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目标中;所有的装备和相关设施的提升、改造都须围绕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排放效率展开;所有的标准、政策制定要以是否有利于节能减排作为其立足的依据;所有的协会和行业管理部门都应设立专职的节能减排机构和人员;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执行、检查、认证、监测、评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机构。形成生产线纵向到底,政策、管理、监测、评定横向到边的节能减排产业链网络系统,真正形成推进合力。努力促成在全国形成不少于10个建材节能减排服务产业链,实现联网服务的各种节能减排服务企业比“十二五”增长20%
同志们,我们正处于“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始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任务任重道远,建材工业未来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挑战,也处于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行业必须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将会同行业企业和各地协会一起,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加强与各建材企业及相关机构间的合作,做好相关标准和政策的推动和落实等工作,更好的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推动我国建材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水、玻、陶三大产业节能减排全面达标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