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化解产能过剩包括现在,包括“十三五”,首先还是要严控新的产能,主要还是采取新建项目实行等量和减量置换。第二,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今年的淘汰任务已经下发,要加大力度、加快完成目标。第三,坚持推进兼并重组。这方面主要是妥善解决重组过程中债务处理和职工安置问题。上半年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土地增值税、并购贷款和外汇登记这些政策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第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我们要推广钢结构运用和绿色建材下乡,促进高品质的钢材和铝材运用。第五,加强与周边国家、新兴国家的合作,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
河北省通知“阅兵蓝”周边企业限产波及建材
为配合实施省政府印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河北省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做好纪念活动期间企业停产、限产和施工工地停工工作,制定了纪念活动期间重点控制区域和一般控制区域停产、限产企业及停工工地清单,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据生意社统计,通知中重点区域停产限产企业3212家,一般控制区域停产、限产企业共572家,波及建材行业水泥、玻璃、造纸等行业。
工信部印发建材等13个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工信部近日印发2015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共安排项目计划921项,其中制定699项,修订222项。
这些标准制修订计划涉及化工、石化、建材、钢铁、有色、机械、汽车等13个行业,包括产品类标准840项,工程建设标准66项,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15项。
光伏十三五规划将出补贴倾斜
在10月12日,第四届光伏领袖峰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发表题为“十三五光伏产业发展机遇和使命”的演讲中提到,为了支持行业发展,光伏补贴未来8-10年不会停,不过未来会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补贴也有所倾斜。梁志鹏说,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发展的使命包括,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2020年比2014年需要新增3亿吨标准煤;由于水电投产规模降低,核电建设规模有限,主要靠风电、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尤其是要扩大分布式规模。第二个使命是同步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系统成本达到每瓦5元以下;第三,要实现产业升级,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全产业链技术能力和产业配套体系;政策引导先进技术产品扩大市场,加大领跑者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钛铸件钛丝材钛锻件钛板材钛锭钛粉海绵钛阻隔材料烷基胺特种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太阳能电池用背板
住建部批准《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行业标准
日前,住建部批准《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13-2015,自2016年4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8.8.2、9.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同时废止。本规程由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化解产能过剩新政策出台中国力推结构性改革
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列为2016年首要工作任务。专家分析指出,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和产业重大结构性矛盾之一,而力推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国家行动”。
目前,中国产能过剩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炭、多晶硅等行业。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报告,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恶化。1至10月份,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达386.38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
王鹏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化解产能过剩措施,首要明确了市场化方向。目前产能过剩大范围、多领域存在,仅靠行政手段化解是不够的,甚至可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应让市场发挥主要作用。
同时,针对体制机制性障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破解“破产破不掉,重组推不动”的困境。在破产方面,会议提出“为实施市场化破产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
人员安置和资产处置是解决好“僵尸企业”退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这意味着推出政策托底措施,破解各方后顾之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此前表示,“僵尸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和依法破产两条途径进行处置,依法破产又分为重整、和解、破产清算三种具体形式。处置“僵尸企业”要多重组、少破产,并确保社会稳定。
钛铸件钛丝材钛锻件钛板材钛锭钛粉海绵钛阻隔材料烷基胺特种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太阳能电池用背板
2016年工信部制定玻璃化解产能试点积极推进重组
2016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4日在京开幕。会议提出2016年工业信息领域重点工作任务、主要预期目标、八方面具体工作内容,其中包括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试点。
2016年具体任务提出,分业施策调整存量,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制定实施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建材等重点行业分业施策专项方案,支持困难行业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实现产品升级、转型转产、扭亏增盈。抓紧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协调出台扶持措施,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积极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试点。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发布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制定重点区域产业转移指南。加强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指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