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玻璃期货上市后的5年多来,业内一直在呼吁将玻璃产品的重要原料纯碱也尽快推向期货市场。《中国建材报》记者日前从郑州商品交易所了解到,纯碱期货研发上市工作已经完成合约草案设计,进入论证阶段。
10月1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在河北沙河主持召开第一轮纯碱期货合约规则论证会,重点就合约规则设计相关问题同纯碱生产企业、贸易商和下游玻璃企业深入交换了意见。郑商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纯碱现货市场波动幅度加大,产业链企业避险需求强烈,不断研究完善纯碱期货合约规则设计,对于更好地服务产业链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纯碱期货合约草案设计已经完成,进入论证阶段。”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吸收市场意见建议,扎实做好纯碱期货研发上市工作。
武汉长利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王成斌介绍,由于燃料和原料在玻璃的成本中占比很大,因此玻璃生产企业的成本风险更多地体现在燃料和原料价格的波动。
据《中国建材报》记者了解,平板玻璃生产的原料中,纯碱占比最大。多年来,纯碱整体价格相对稳定,但有时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比如2017年,纯碱价格就曾两次暴涨暴跌,对平板玻璃成本的变化影响较大。
石英砂的价格在国家治理污染和生产成本的带动下呈现上涨趋势。其他原料由于占比很小,价格波动可以忽略。燃料主要有天然气、焦炉煤气、石油焦、重油等,近年来,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玻璃生产企业如果使用高污染的重油和石油焦等燃料,就必须使用价格不菲的脱硫脱硝装置,后期运营成本也较高。因此,从燃料和原料成本的控制来看,平板玻璃企业大多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控制风险的能力只有通过拓展上游的原料产业链来降低风险,燃料方面的应对措施则更有限。
“在原料中,重质纯碱占玻璃成本的比重较大,同时纯碱的产能和市场规模也足够大,有开展期货交易的市场基础。”王成斌认为,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可以向螺纹钢的产业链学习,逐步完善玻璃产业链品种,在成熟的时机推出纯碱期货,使得玻璃企业能进一步锁定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焦勇刚表示,随着期货品种的不断丰富,企业在生产环节可有效地借助期货市场对上游原材料进行买入保值,保持成本的平稳。目前玻璃上游大宗原材料中,“锡”已在上期所上市,锡是玻璃窑炉的重要原料,一次性投入巨大(百吨计),生产过程中也存在挥发损耗,需定期补充,而且锡价格较高,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较大,因此在期货市场上对锡进行买入保值则具有重要意义,再配合产成品的卖出保值,更能有效锁定上下游利润,进一步稳定经营效益。后期,若纯碱等大宗原材料陆续上市,公司在期货市场的参与度将会进一步深入,后续业务将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