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在2018年全国工程建设防水防护与修复技术交流会上,主办方特别邀请到行业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采取大会交流、主题沙龙交流和工程展示结合形式,通过防水防护相关标准探讨、新技术应用交流、工程案例分享、优秀防水防护工程展示等活动,交流防水防护与修复的新技术、新工法,分享各地成功经验,找寻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水防护和修复之路,以期提升防水防护工程建设质量。
防水防护及修复技术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张宝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沉管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思路以及后期生产质量控制相关技术措施。
她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沉管主体为自防水,无其他防水措施。她还介绍了沉管管节接头、管节接头端钢壳与混凝土接触面之间的防水措施。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游劲秋针对混凝土的渗漏缺陷,提出一种新的混凝土修复与自修复技术。他介绍了硅化剂的反应机理,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硅化剂反应生成物及其作用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通过混凝土的“二次试压”抗压强度修复试验、“渗漏缺陷”抗渗性能修复和自修复试验、“第二次”抗渗性能试验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他指出,硅化剂对混凝土渗漏缺陷具有较强的修复和自修复能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标准规范副处长李小阳介绍了国家和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改革形势,分析了我国工程建设团标准发展的发展现状,着力分析了团体标准的新定位、新认识、新需求,提出了工程建设团体标准发展的新模式。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傅宇方汇报了公路桥梁建设发展现状,介绍了公路桥梁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公路桥梁养护维修技术难题,分析了公路桥梁防护和修复材料应用现状,分享了发展思考与建议。
东南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刘加平认为,现代混凝土水泥细度增大、强度等级提高,结构尺寸和约束加大,导致收缩开裂问题突出。他提出开裂风险要量化计算,抗裂性能要精准调控。
他介绍了混凝土变形开裂的风险评估方法,水化放热速率和膨胀历程协同调控技术,不仅降低混凝土温度的峰值,而且分阶段、全过程补偿混凝土收缩,控制混凝土开裂风险系数小于0.7。
工程应用表明,科学设计混凝土的变形与抗裂性能,采用合适的抗裂技术,可以避免混凝土收缩开裂。
长江科学院教授魏涛表示,不良地质体的渗漏问题严重影响岩体的稳定性和工程耐久性,是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查明缺陷部位,并进行有效处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建筑用化学品事业部亚太区首席科学家、高级工程师张量阐述了历史建筑的类型和所使用的典型建筑材料,论述了历史建筑的破坏原因以及现有的防护和修复防护方法存在的问题。
他表示,基于有机硅的防护和修复产品己非常成熟,可用于土、木、砖瓦、石、砂浆和混凝土的防护。大量的工程案例已经证明了有机硅产品对不同建筑材料进行防护处理的可靠性。基于有机硅的产品在历史建筑的防护和修复工程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安全环保、施工简便、防护持久、不改变建筑物外观等。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吕联亚对灌浆防水施工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水利水电常用防渗、堵水灌浆技术,归纳总结了灌浆技术的发展以及灌浆的关键步骤,最后分享了典型的灌浆工程案例。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及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剑英从本体自愈合、仿生自愈合出发阐述了混凝土自修复的方法和原理,介绍了混凝土自修复技术及其试验方法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不同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应环境,指出了制定水泥混凝土自修复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必要性,并对自修复混凝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表示,水泥混凝土在严酷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亟需提升现代重大基础工程混凝土的自修复能力。
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奥立国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江金呼吁,外墙外立面的安全是个大问题。
他分析了两个因渗水导致外墙保温系统失效甚至外墙面脱落的典型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对既有建筑外立面进行检测鉴定,分析其渗水原因,提出专业性修复意见,减少因此类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外墙系统的使用寿命。
江苏邦辉化工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永分析了目前防水工程渗漏现状及原因、现存防水材料及施工工艺的痛点等,介绍了水性喷涂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这一新型环保防水涂料的产品特性及应用优势,如施工安全、快速,有效解决现有防水材料应用中出现的开裂、脱层、空铺等造成的窜水现象,同时介绍了该材料近期的应用案例等。
标准解读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朱志远介绍了欧洲ETAG005关于防水材料耐久性要求、欧洲防水材料第三方使用寿命认证要求。他提出了我国防水材料耐久性评价的等标准主要设想,包括评价分类方式、评价方法、评价试验条件、评价要求。为提高建筑防水材料工程设计使用寿命提供基础依据,为相关产品标准和认证提供基础支撑,提高防水材料使用寿命,提高防水工程设计年限,降低工程渗漏率。
杭州金汤建筑防水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胡骏从“地方标准与国家行业规范的协调性”等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地方防水技术标准编制的几项基本原则和目前编制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指出,地方防水技术标准的编制应以国家或行业标准为基础,体现地方特色,提出更高、更适合当地情况、更具有操作性的标准要求;提“门槛”、推优、排劣是地方标准编制的基本方法,提高当地整体防水工程质量、减少建筑渗漏率、延长防水工程使用年限是地方标准的最终目标。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蒋雅君从《CECS342:2013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的技术发展背景、工程实际需求、应用案例、所产生的效益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及应用情况;其中介绍了丙烯酸盐喷膜防水技术的主要原理,以及标准中所包含的技术要点;并介绍了该标准自颁布以来,在丙烯酸盐喷膜防水技术工程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相关技术发展与进步的推动。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戈兵围绕《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JGJ/T299-2013标准编制和实施前后所涉及的相关工程检测实例,介绍卷材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重点对SBS防水卷材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孙红尧指出,混凝土表面涂敷有机硅渗透型防护剂是钢筋混凝土防腐蚀措施之一,已经在港口码头、桥梁及水利大坝等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在相关行业标准中对硅烷或硅烷膏体类有机硅渗透型防护剂也做了部分规定。针对有机硅渗透型防护剂应用技术制订的《混凝土表面保护用有机硅渗透型防护剂应用技术规程》即将颁布实施。他对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技术指标(种类、抗氯离子、渗透深度、吸水率、干燥系数、抗碱性能等)进行了解读,以期望设计部门、应用单位和检测单位等能更准确地采用这个规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永海介绍了新立项的CECS标准《刚性防水防护技术规程》的主要编制思路,包括规程的适用范围、主要章节、内容框架安排等,并重点介绍拟纳入规程中的刚性防水防护领域的主要材料种类、在不同工程类别中的设计要求、工艺技术等。
专家们还对防水、防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建设和团体标准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新技术应用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总工程师张勇分析和总结了既有建筑屋面绿色改造工程的特点,针对性的比较了种植屋面、单层卷材屋面、通风瓦屋面等新型屋面技术的特点、适用性及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博士后姚国友介绍了硅酸盐类表面渗透改性材料的分类和各自的作用原理,着重介绍反应型表面渗透改性材料的评价指标(国内和日本),并重点从微观试验和宏观试验的角度论证其对混凝土性能的改性,展望了该产品在国内维修市场的创新型应用方向。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张大厚从“混凝土材料的结构特性及表面特性、混凝土在自然环境及腐蚀环境下的劣化规律”入手,结合混凝土建构筑物检测技术和防护维修技术研究的成果和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介绍了受损混凝土建构筑物的可靠性检测技术、不同环境下裂化混凝土的结构加固、表面修复与防护技术,以及国际上混凝土表面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副教授徐方通过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材料,在硅酸钠与氢氧化钠等复合碱性激发下,通过添加有机聚合物与纤维等改性材料,制备出用于水泥路面快速修补的地质聚合物修补材料,对其组成设计与性能调控技术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地质聚物修补材料的结构表征与耐久性能测试,剖析地质聚合物修补材料的微观结构特性,综合论证地质聚合物组成和结构对其耐久性能的影响。他在分析和归纳水泥路面病害成因与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对其应用性与经济性进行深入探究。
北京易晟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怀国介绍了纳米级渗透自反应型混凝土自修复耐久性防护材料的主要作用机理、技术特性,在日本近十年来不同工程混凝土耐久性防护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目前在国内生产、系统性试验研究和在不同工程中技术推广等方面内容。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曹力强介绍了我国目前对古建和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复技术,通过对古建墙体的损伤机理和保护工艺研究以及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技术研究,综合讨论古建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保护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所工程师张思佳汇报了团队试验成果。通过室内人工加速老化对比试验,研究了SK手刮聚脲与双组分喷涂聚脲、三元乙丙板、橡胶板的性能耐老化对比,并在北京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对SK手刮聚脲进行了现场耐老化试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K手刮聚脲耐老化性能最好,其次是双组分喷涂聚脲和三元乙丙板,橡胶板的耐老化性能相对较差;现场试验表明,SK手刮聚脲经过10年的运行及跟踪检查,其水上、水下及水位变化区材料表面基本无异常,SK手刮聚脲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强度无变化,可以满足混凝土表面耐久性防护的要求。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王海龙分析了我国建筑防水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对比国内和国外建筑防水工程建设体系的不同;探讨培育和创新防水工程品牌建设促进防水工程质量提升的可行性;提出采用防水工程品牌认证做为防水工程品牌建设的路径,在设计,材料,施工、检测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提高防水工程质量。
此外,会议主办方还选取了24个典型防水防护工程案例在会议期间进行公开展示,希望能够引起行业对工程品牌理念的关注,通过宣传防水防护工程品牌建设,培育防水防护工程品牌,增强防水防护工程领域品牌竞争力,从而为提高防水防护工程建设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