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重庆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表示,近日,市政府正式印发了《重庆市材料工业三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围绕龙头企业升级发展,到2015年形成钢铁、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铜材料、玻璃及深加工、水泥及制品七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规划》的出台也标志着重庆市今后3年材料工业发展的总体路径的确定。
《规划》编制是基于对重庆市材料工业发展的“五项判断”
沐华平认为,基于对重庆市材料工业发展现状的大量调研,市经信委在起草《规划》前得出了5项基本判断,这些判断也是《规划》出台的背景和依据。
材料工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支撑,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长远发展看,材料工业在重庆市引领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仍将起到重要作用。总的来看,钢铁、有色金属、建材产品品种较多,尽管不同品种发展特征不一致,但在国内外需求带动下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重庆市材料工业已具备由大到强转变的良好基础。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材料工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就。2011年,材料工业占重庆市工业总规模的14.3%,部分材料工业冶炼、加工技术及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行业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本地配套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原料控制能力不高,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行业发展要素约束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新形势,以及国内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能源、资源和环境对材料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日趋强化。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西方国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加快,高端制造业不断回流,迫切要求材料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沐华平表示,基于这些判断,市经信委征求了90余家单位(市级部门、区县主管部门、企业、协会、研究院所、大学院校)的意见,经过多次市级专家学者专题会、市经信委主任办公会、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题会充分讨论,修改完善。“为进一步提升该《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向工信部原材料司汇报了《规划》编制情况,并由工信部组织钢铁、有色、建材方面的国家级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和修改。最终形成的《规划》凝聚了各方共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规划》围绕“四上”确立了未来3年发展目标
“基于对行业发展背景和形势的判断,对重庆市材料工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四上"作为主要发展导向。”沐华平说。
上规模《规划》分析,“十二五”时期,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1万亿规模,其中笔电产量突破亿台,打印机、显示器等重要产品规模也将达到千万数量级,对铝材料、镁材料、铜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需求巨大;重庆的汽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对钢铁材料,特别是特殊钢和高端结构材料需求巨大;未来10年,将有1000万人进入城市,重庆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巨大。预计到2015年,重庆市的钢材需求量超过2100万吨、铝材超过200万吨,水泥达到7000万吨。沐华平认为,按材料工业占重庆市工业比重达到10%计算,材料工业突破2500亿元是完全有可能的。
上水平到2015年,材料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0.85%提高到1.4%,产业特点由注重规模扩张型向提振产业发展模式转变,要实现集群发展、链式发展、配套发展和创新发展;由注重主业生产经营向注重生产和服务协调发展转变;由注重国内资源开发向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发转变;由注重国内向注重国内和国际两个空间发展转变,加快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