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质量重点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从95%上升到98%以上,出厂合格率继续保持100%,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获得市级及其以上品牌产品从70个提高到120个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60%提高到85%以上。
上效益到2015年,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到6%,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3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5万元/人·年。
《规划》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稳增长
沐华平介绍说,《规划》的制订紧密结合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重庆市实际,目前,重庆市材料工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比较突出的是行业稳定增长压力巨大。目前,钢铁工业尽管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刺激下在2012年上半年保持了去年同期水平,但下半年要实现持续增长的难度非常大。有色和建材行业尽管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增幅一直在持续下滑。部分重点企业生产计划达不到预期,如重钢预计全年产值220亿元,西铝预计全年产值130亿元,合计较年初计划缺口达130亿元。
此外,企业效益明显下降、生产要素供应制约行业发展。
资金链紧张影响行业健康的情况也十分突出,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行业面临着消化过剩产能、去库存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增长需要与调结构、抓改革相结合。我们需要抓住经济增速回落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创新驱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抓好节能减排,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集群发展。”沐华平说。
未来3年,重庆市将以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着眼于研制和开发高端新型材料,加大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着眼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和应用,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效益;着眼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行业的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材料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
《规划》提出建立九大产业集群
沐华平介绍说,《规划》提出了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发展相结合,建成“3+4+2”的产业集群,即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3个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钢铁、铜、玻璃及深加工、镁材料4个特色产业集群,以及水泥及制品、建筑及卫生陶瓷2个传统产业集群,促进企业优势向产业优势的加快转化。
据悉,其中铝材料产业集群,到2015年园区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围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集群,重庆市将打造“中国套装门之都”,形成全国最大的门业制造基地;在打造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方面,重庆市将引导玻璃纤维产业为电子信息、汽车等主导产业配套。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解决困扰重庆市多年的本地配套率不足问题。长期以来,重庆市材料工业,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材料生产企业重视生产、建设、经营,轻视与下游行业用户的协调合作,重视制造产品,轻视提供服务,与下游产业的融合程度低,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环节的联系不紧密。导致下游行业用钢材产品升级缓慢、钢铁新产品找不到用户。比如,重庆是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但是基本上本地没有汽车钢板和汽车用特殊钢生产企业;高强螺纹钢筋等一些生产技术成熟的高性能钢铁材料推广应用缓慢。
上下游产业不能有效衔接,大大削弱了产业链竞争力。现代制造业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经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向产业链间的竞争演变,能否与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成为企业谋求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认为,产业链的延伸是解决同质化竞争,缓解总量压力的关键,是一个企业由大变强的标志之一。”沐华平说,为此,《规划》强调企业要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与下游用户、特别是本地用户间的战略合作机制,促进钢铁企业由钢铁材料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