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钢材市场可谓是经历了悲喜两重天,上半年需求旺盛,国际钢材价格连续上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进入下半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市场需求突然萎缩,钢材价格连续下跌。中东螺纹钢价格从最高1500美元/吨跌到目前的400美元/吨,土耳其方坯出口价格从最高1350美元/吨跌到目前的300美元/吨,东南亚热卷进口价格从最高的1100美元/吨跌到目前的500美元/吨。国际钢材价格的底部在哪里?什么时候到底?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1、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 2007年夏季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美国二季度GDP已经季比下降,三季度更是年比下降0.3%。欧元区二季度GDP也季比下降,三季度继续萎缩。日本二季度GDP下滑0.7%,预计三季度也将萎缩。发展中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中国三季度GDP增长回落到10%以下,巴西政府将2009年GDP增长率下调至3.7-3.8%,印度预计经济增长将降至不足8%。 金融危机对钢材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萎缩导致的需求下降。各国建筑业疲软、汽车厂减产、客户取消造船订单等等。二是信心下降,金融危机面前,投资商看淡投资前景,暂缓或取消投资的现象很普遍。三是信用危机,危机面前银行收缩放贷,一些用户即使有需求也难获得资金。因银行不开信用证,钢材国际贸易也受到很大影响。 2、钢厂减产应对需求下降 由于需求下降,钢材价格大幅下滑,迫于经营压力,四季度开始,全球各地钢厂开始普遍减产,减产幅度基本在10-30%左右。 目前铁矿石合约价120-145美分/干吨度,焦煤合约价300美元/吨;印度铁矿石现货价70美元/吨,中国焦炭现货价1300元/吨;国际废钢现货价100美元/吨左右。不计算各种制造成本和运费,无论是采用现货矿还是合约矿,目前全球高炉钢厂仅铁矿石一项的成本都比电炉钢厂高,因此这就决定了后期减产的钢厂主要是高炉钢厂,而电炉钢厂不存在成本压力(中国除外),后期的开工率仍将维持在高水平。 四季度全球高炉钢厂减产幅度大约为20%,可能要持续到明年一季度。高炉钢厂需求下降,加上现货铁矿石、焦炭和废钢价格大幅下跌,因此明年的铁矿石和焦煤合约价格需要大幅下跌,如果参照目前电炉钢厂成本,焦煤和铁矿石需要下跌50%左右。 3、电炉钢厂主导市场下跌国际废钢市场已经触底 电炉钢厂成本最低,因此现在国际钢材市场是由他们来主导,电炉钢厂引导了市场大幅下跌。土耳其和台湾的方坯出口价格能够跌至300美元/吨(FOB),显然不是高炉钢厂所为。美国纽柯钢公司能够在10月份和11月份连续大幅下调钢材价格,也显示出该公司目前的成本优势。 国际废钢价格从年中的600-700美元/吨跌到目前的100美元/吨左右,并不代表电炉钢厂普遍减产,而是钢材价格下跌过程中,他们放缓了采购。高炉钢厂减产影响了废钢需求,美国高炉钢厂的废钢使用率接近30%。 国际废钢跌到目前这个价位已经是创了最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废钢保持低价位必将影响社会废钢的收集的积极性;同时工业生产放缓也将导致加工废钢的产量下降;加上马上就要进入冬季,天气因素也不利于社会废钢的收集。因此后期国际废钢供应量将趋于下降,废钢市场有望走稳。最近国际废钢市场也的确有走稳迹象,土耳其和东南亚电炉钢厂的采购采购正在恢复,中国废钢进口也有增加趋势。 因此,无论从供应和需求情况分析,还是从市场角度看,目前国际废钢市场已经触底。 4、国际钢材市场正在接近底部 一旦废钢价格触底,电炉钢厂就没有了继续杀价的空间,土耳其、中东和东南亚这些钢材价位较低的地区有望率先企稳,最近土耳其钢厂已经试探性提高了螺纹钢的出口报价,东南亚螺纹钢和方坯进口价格也有企稳反弹迹象。 而韩国、日本市场存在使用合约铁矿和焦煤的高炉钢厂,也存在使用废钢的电炉钢厂,并且钢材价格还较高,后期还有一定下滑空间。这两个国家高炉钢厂占比重较大并且集中度高,减产对市场供应影响明显,市场也有望在四季度末触底。 欧美国家即存在使用合约铁矿和焦煤的高炉钢厂,也有自产焦煤和铁矿的钢厂,高炉钢厂减产力度较大,其中安赛乐米塔尔位于欧洲的28座高炉中暂时关闭12座,美国钢厂已经减产20%多。现在欧美钢材价格也较高并且电炉钢占比例较高(欧盟40%,美国60%),尤其是美国,短期内还有下跌空间,市场也有望在四季度末触底。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经济刺激方案并且不断降息,虽然这些措施短期内难见效果,但对市场信心的恢复和缓解当前下游行业的资金压力还是有一定帮助的。结合目前钢铁行业的生产成本和减产情况,总体上判断目前国际市场正在接近底部,四季度末有望全面触底,能否反弹和反弹的力度还要看国际经济的恢复情况。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