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8日,中国门窗行业的发展史,注定将要在这一天驻足留墨。亚洲唯一的门窗展览交易城——中国国际门窗城将在这一天开业。毋庸置疑,门窗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重要行业相比,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任其在市场中自由的发展。做为关注门窗未来走向,特别是节能门窗产业发展的记者,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国际门窗城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又将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挑战与机遇:门窗行业从无序到有序的蜕变
回眸三十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变,这种加速的裂变效应,成就了中国的辉煌!技术的创新与革命,让鳞次栉比五光十色的建筑延着地平线伸展,欲与天空比高!与之不协调的是,极目环顾,今天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上,安装的大都是上世纪的门窗,犹如新衣上打上块块陈旧的补丁一样刺眼、不和谐。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伍了四十年……
中国的门窗因何膛乎其后,蹒跚徘徊,举步维艰?
是市场需求的拉力不够强劲,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吗?显然不是!北京一年新开工建筑面积就相当于欧洲的总和,全国每年新建建筑所需的门窗量更是高达五亿平方米,如果再加上原有四百三十亿平方米建筑中需要更新换代的门窗,年市场需求量高达六万亿元,行业拉动堪比汽车!
要解析这个谜,首先就要纵观其发展脉络,追踪溯源。
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大大小小门窗生产企业3万家之多,再加上与之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其产业规模堪称巨大。但在这三万家企业之中,能够达到产业规模的却是凤毛麟角。
这是行业的尴尬。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绝大多数人虽然没有坐过奔驰宝马,但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门窗虽然家家都用,却很少有人对它去做深度的关注和探究,对其品质要求与其它诸如房屋、汽车、家电等等相比,也似乎格外的“宽容”与“大度”,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因为门窗的跑风漏气、或者闭合开启不顺畅,就会像到4S店门前砸问题汽车那样大光其火,更没有多少人了解门窗在建筑节能中所起的作用,想不到门窗的保温隔热究竟能给自己家的空调省下多少电。
这种对门窗品质与节能性的“宽容大度”和“视而不见”所形成的消费习惯惰性,注定会使门窗行业的准入门槛降得比任何一种制造业都要低,行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产生的恶果,只能是导致粗制滥造和恶性竞争,短期利益的驱动必然导致行业经营者良莠不齐,出现群体性的行为短视。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只有市场供求这一个杠杆发挥着作用力。市场准入低,品质要求低,这无奈的“双低现象”,使门窗长期徘徊在无技术、无规模、无创新的低层次产业阶段。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调不到门窗的头上,唯一能起调解作用的,只有市场价值规律。行业发展全靠市场自行整合淘汰,全靠行业自律,质量标准似乎也遗忘了这个角落而姗姗来迟……
艰难盘整的门窗行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机。毋庸置疑,近十年是中国门窗行业增速最快的十年。少数敢为人先的行业有识之士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抓住机遇,瞄准国际目标,厚积而重发,在三万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的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