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规模第二及亚洲与中国规模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旺”)截至2012年首季纯利录得4.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两倍。而在一年前,忠旺还面临利润下降的局面。在经济放缓之际,忠旺集团如何实现财务指标由降转升?这背后,作为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代表,忠旺如何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记者近期专访了忠旺首席财务官张立基。
逆势突围
《中国经营报》:财报显示,忠旺2011年净利润相比2010年减少了14.89亿元(人民币,下同),下降57%,营业收入则减少了2.15亿元。但忠旺2012年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按年激增118%及198%。在这短短的一个季度时间里,忠旺是如何扭转此前的不利局面的?
张立基:受美国“双反”的影响,忠旺2011年的业绩比2010年有所下滑。公司在2010年底已经开始调整策略,一方面将市场重心重新转向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减少受“双反”影响的普通工业铝型材生产,加大不受“双反”限制的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制造。2011年忠旺的销售总量比2010年多9万吨,达到了44万吨,来自中国市场的收益占销售总额的95%以上。但由于国内在使用铝型材方面尚不成熟,高端产品的需求少,毛利率低于出口产品。
今年一季度忠旺的净利润增长,很重要的原因是出口美国的深加工产品出现了大幅增长。期间忠旺的深加工产品产量约5500吨,主要出口美国,这部分的毛利率超过50%,远高于2011年全年所有产品平均22%的毛利率。可以说忠旺第一季度的良好业绩是由销售总量增长和出口美国深加工比例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
《中国经营报》:2011年下半年以来,忠旺斥资295亿港元购买铝压延材生产设备,又出资24亿元人民币在辽宁、黑龙江、天津购买生产基地用地,而在当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很多业内人士怀疑忠旺此举是冲动之举,忠旺的逆市扩张是如何考虑的?从企业财务安全的角度来说,忠旺如何对市场做出判断?
张立基:我们扩产的计划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就有了。当时国际机构预测2009年至2015年,中国的工业铝型材会有平均13%的增长,受到这两年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一预期有所降低,但我们依然认为2012年中国工业铝型材市场还是会实现超过12%的增长。虽然宏观经济短期内有波动,但我们坚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框架不会改变,尤其是在节能减排上,未来节能、环保的产品会更受欢迎。
忠旺扩大的产能主要是在高端领域,会带来比较高的毛利率。和美国相比,中国对工业铝型材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集中在机械设备和电力板块,而美国则广泛用于航空、船舶、汽车、重卡、铁路等领域,需求的是工业铝型材的深加工产品,符合“轻量化”的环保要求。
在中国,受技术的限制,上述领域主要还是使用钢铁,“轻量化”刚刚起步,以后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我们看好的就是这个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