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家居建材市场打响设计突围战
在2012年的广州家具展以及上海家具展上,无论是参展数量还是占地规模,家具设计品牌第一次成为了展会主角之一。
还有个细节,无论是拓璞、景初或是木码,这些家具商业设计的领跑者们,在按照传统方式用案例说话的同时,也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独立设计品牌,一场设计突围战,从此打响。
尽管朱小杰的澳珀和吕永中的半木在很早就成为了中国家具设计的独立典范,但与产业实体的距离也一直是其曲高和寡的根本因素,优秀的中国家具设计大师们在艺术和工业的双重领域中徘徊,而多数还为生计奔波的“绘图员”根本不能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思想无法解放,这显然制约了中国家具设计的发展。
一语“突围”,包含着多种属性--既有挣脱一度让自己成功的“附庸”枷锁,又要面对独立闯荡所必须的商业模式,设计不再停留于图纸本身,管理、营销、品牌、传播等等因子纷纷加入进来,设计大格局的构建,挑战着中国家具设计师的每一根神经。
点缀室内点睛之笔:软装
当美的定义延伸到整个空间,家具产品本身已经不是唯一的主角,软装成为了独立的一个设计分支。作为软装设计的基本素材--家居饰品,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派系,无论是深圳国际家居饰品展中呈现的相当规模的饰品品牌,还是几乎所有的家具卖场都增设了饰品铺位,其迅猛发展的势头清晰可见。
与之相匹配的是整体家居概念在市场中被广泛接受,从而也推动了“软装”这一领域的兴盛,放眼北上广深,不仅仅是原有的所有家装公司增加了软装设计的项目,甚至很多专做软装设计的公司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可见,对今后的家具设计而言,需要思考的将不仅仅是家具产品这一个点,与饰品的搭配,与空间的融合,设计师们将面临消费者更加宽泛而挑剔的需求。
未来竞争力 生产扩容
一个很符合逻辑的做法--在市场疲软、销售堪忧的阶段,裁员、减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又有谁,逆势而动,选择在此时进行生产扩容呢?事实并非完全符合推测,掌上明珠的崇州生产基地落成,全友位于湖北潜江华中制造中心正式投产,曲美北京顺义的新工厂也悄然开工……就在2012,一些巨头们在生产上的动作并不亚于往年。然而,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对这些事件做出更多的推广,甚至,这些“大动作”却并没有让家具界有过多的议论。尽管我们可以归结于这些新工厂缺乏一些标新立异的内容,但显然,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行业人士,对这类话题并不兴奋。
当然,增加这些新工厂的决策肯定是在若干年之前,2012不过是碰巧遇上了,估计也有不少老板为此后悔不已,但恰恰是遇上2012,也使得很多企业转变了对工厂的定位,最明显的就是将新工厂单一的“产能扩充”价值,扩充到制造设备和流程的升级、更加精细的分工体系,乃至对物流和服务层面的区域战略部署。
尽管遇上了2012,这些老板们的智慧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面对市场销售的疲软和“生不逢时”的新工厂,一分坚持,一分顺势而变,其产生的价值,必然在未来竞争中得以显现。
修炼内功做好品质保证
家具的品质问题从来不让任何企业的老板省心,市场越是冷淡,消费者就越是挑剔。另一个层面,由于销售的艰辛,日趋强化了大家对品质的担忧--“好不容易促成一点销售,如果还因为品质问题产生纠纷或是退货,那真是不要做了!”一位知名家具品牌的资深导购如是陈述,“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店面销售人员,工厂部分今年也格外注重对品质的管控,听说还特别成立了由董事长直属的品质管理中心!”
让企业对品质重视的原因不仅于此,当产能不再是最突出的瓶颈时,品质问题自然浮出水面,而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各类方法和工具已经非常之多,并且,大多数企业都非常清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未经系统训练的低素质生产人员对品质管理的观念意识不足,加上在快速发展期所建立的不完善的生产体系和管理制度,使得很多企业在品质管控方面欠下了许多“功课”。
“补课”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生产压力不能过大,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于是,2012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极好的内功修炼时机。尽管我们很难在传播层面清晰描绘这种在企业内部管理中量变的东西,不过我们相信,但凡是精于审时度势的企业家们,怎会错过这么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