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刻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努力解决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下半年还将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改革作出进一步部署。2013年也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五年,发达国家在危机中采取的再工业化等措施,效果逐步显现。无论是国际经济形势,还是国内的改革发展环境,都发生了一些显着变化,出现了不少有利于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一)国际环境变化为结构升级带来新机遇
一是引进高端产业与生产要素的机遇。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关部门调查表明,一部分外资企业撤回国内,但是大多数企业继续在华投资,他们认为,中国的市场、基础设施、配套产业、人力资源等新的优势,正在取代低成本劳动力,成为吸引跨国投资的新要素。跨国公司的对华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过去单纯看中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到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和市场。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跨国公司未来开展研发的首选地。2012年上半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一些跨国公司将其在其他国家的研发中心整体搬迁到了中国。最近几年,国际主要有色金属材料生产商,加大了在华高端材料的投资规模。美国爱励公司与中国企业合资,在镇江建设年产25万吨铝合金板带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主要生产航空、汽车、电子等高端材料。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切削集团在大连设立分公司,专门从事硬质合金刀具和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制造。我们有色行业要高度重视,紧紧抓住高端产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中国汇聚的机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参与全球资源整合与市场配置的机遇。金融危机后,西方不少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中国对外投资的市场准入机会大增,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机遇。中国铝业通过资产并购,在秘鲁建设了年产23万吨铜金属的矿山,对增强我国铜资源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五矿成功重组澳大利亚OZ公司,一举进入世界主要矿业开发企业行列。中金岭南先后并购澳大利亚佩利雅公司等矿产企业,增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但总的来看,我们有色企业进行的海外资源开发,声势不小,成功不多。通过海外并购,整合外部资源与市场,获取海外的资源、技术、研发能力、国际品牌与国际市场渠道,仍然是今后工作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
三是扩大技术密集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机遇。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否赢得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出口结构升级成功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已经具备向发达国家市场出口的能力。河南金龙铜管集团在美国投资建设的精密铜管项目,全部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技术装备。中国铝业公司的成套电解铝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完全能够满足以印度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进入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的强劲需求。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单位联合开发的320m3大型浮选机,是目前国际上矿山工业应用领域最大的浮选机。原来只有一家美国公司能制造,我国开发成功后,打破了垄断,使价格大幅降低。中国有色赞比亚卢安夏铜矿年产6万吨精炼铜项目,完全采用了国内自主研发的湿法炼铜工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扩大技术密集产品与服务出口的前景十分广阔。
(二)国内经济发展为行业转型创造新机遇
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我国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增长趋缓的态势已经显现,主要有色金属消费的年均增长率已经由新世纪最初10年的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预计今后几年还将逐渐回落。需求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抓住国家支持转变发展方式的一系列政策机遇,继续攻坚克难,以“坐不住、等不起、拖不得”的心态,努力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在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材料、扩大有色金属应用等方面下功夫。像鹰潭产业园区、铜陵产业园,通过发挥骨干企业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延长产业链,形成聚集效应,提升了产品档次,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对我们行业转型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机遇。新一届中央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十二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上项目、做投资要更多由企业自主决策,同时为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要加强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关注国家的各项改革措施对行业产生的影响,抓住机遇,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中电投就是抓住了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机遇,在霍林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煤电铝一体化,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事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只要我们肯动脑、勤思考、早准备,机会就在眼前。
三是城镇化和扩大内需的机遇。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2%左右,超过了农村人口。但是,实际拥有城市户口并享有城镇居民福利的人口比例,仍然不足40%,大约1.5亿左右的人口只是实现了“半城镇化”,他们以农民工为主体,在城市中居住和工作,但是仍然游离于城市的边缘。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有更多的农村人口和半城镇化人口将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为此,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将有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城市管网等,这对我们大力推行的“以铝节铜”、“以铝代钢”,是一个广阔的市场。